前情提要
在當兵煩悶的日子當中認識到這本書,看了幾頁就直接愛上了,簡言之就是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方法去設計自己的人生,書中有提供整套流程跟方法,對於思考未來、選擇職涯非常有幫助。
從此時此刻做起
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擁有優秀設計藍圖的人生
知道自己現階段的問題,其實並不容易。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得到甚麼或擺脫甚麼,只是模模糊糊感到對人生不滿,想要不一樣的東西,想多得到甚麼。
通常人生的問題都不是小問題,有時問題感覺太大,我們乾脆不去管。就像碰到惹人厭的室友,我們成天抱怨,但不會真的把對方趕出去,我們整天深陷問題故事裡走不出來。
重力問題(gravity problem)
- 重力問題:不是真正的問題。如果是無法行動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 重力問題分兩種:
- 甚麼都做不了的問題。 ex:重力。
- 大海撈針行的問題。 ex:提升全職詩人的收入。
不要讓自己陷在重力問題,面對重力問題,我們只能接受他,也因此,我們要從現在的立足點出發。
生命設計診斷
- 健康
- 情緒健康
- 身體健康
- 心理健康
- 身、心、靈
- 生活品質
- 工作
- 所做的事情
- 不一定是賺錢的事
- ex:餐與社群團體、帶孩子、照顧家人
- 遊戲
- 為了樂趣而做
- 單純去做就會感到快樂
- ex:遊戲、參加社團活動、吉他、唱歌
- 愛
- 與「人」連結
- 家人、伴侶、朋友、同事、寵物
健康/工作/遊戲/愛的儀表板
請各位評估自己的儀表板。
- 健康放在最底層,其他三樣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
- 儀表板沒有完美平衡這種事,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階段平衡狀態都會不同。
我們永遠得問自己幾個問題,自己滿意目前四個領域的指標嗎?是否誠實以對?哪些地方需要採取行動?
只有在死亡降臨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停止設計人生。最後一刻來臨之前,我們永遠都在打造下一件大事(next big thing)。
打造你的羅盤
打造羅盤需要兩樣東西,「工作觀」與「人生觀」,寫下工作觀與人生觀,就擁有了自己的羅盤。
寫下工作觀是第一步,找出人生觀是第二步。
別擔心工作觀與人生觀會改變,隨著時間和階段的不同。
人生觀就是你對世界的看法。
- 人生的意義是甚麼?
- 人生的價值來自何方?
- 你的人生、家人、社區的人的人生有甚麼關聯?
- 為甚麼名利與個人成就會帶來令人心滿意足的人生?
- 在你的人生中,體驗、成長與滿足感有多重要?
本章在協助各位打造人生時,目標很簡單:我們希望你的人生有「一致性(coherency),有一致性的人生可以串起三件事:
- 你是誰
- 你的信念是什麼
- 你目前在做什麼
活得一致,意思是說一路走來,不違反、不犧牲自己的價值觀,看出自己是誰,自己的信念和所做的事之間的關聯,更加認識自己。
找出工作觀
用簡短的一段話寫下你的工作觀,花半個小時,努力寫下 250 字左右。記得寫下對你來說,工作是什麼?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不要只列出想從工作得到什麼,要解釋整體而言你如何看待工作。
- 為甚麼要工作
- 工作是為了什麼
- 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 工作和個人、他人、社會有什麼關聯
- 什麼叫好工作或值得的工作
- 金錢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
- 經歷、成長、成就感和工作的關聯是什麼
不是找出各位想做什麼樣的工作,而是為什麼要工作。
工作的目的不一定是服務他人,也不一定要和社會議題有所關聯。不過,正向心理學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發現,能夠找出「自己的工作」與「社會意義」之間明確的關聯,比較有可能獲得滿足感,也較能適應工作時不免會碰上的壓力與妥協。
找出人生觀
人生觀可以解釋成「人生終極目標」,也就是你這輩子最在乎的事。
- 人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
- 人生的異議或目的是什麼
- 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 家庭、國家與世上其他事,對我人生有什麼意義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 世上是否有更崇高的力量,例如神或其他至高無上的事物?有的話,對你的人生有造成什麼影響
這些的確是頗具哲學的問題,這些問題只為了刺激各位思考,想回答哪些可以自己決定。記得保持好奇心,用設計師的腦袋思考,提出對自己有意義的問題。
一致性,以及工作觀和人生觀的整合
請讀一遍自己的工作觀和人生觀,接著回答下列三個問題。
- 我的工作觀與人生觀有哪些相輔相成的地方
- 哪些地方彼此矛盾
- 工作觀能否促進人生觀?人生觀能否促進工作觀?
通常在這邊學生會恍然大悟,反思兩者的整合讓彼此協調,就愈可能清楚知道如何活出一致、有意義的人生,也就是你是誰、你的信念、你所做的事,這三件事站在同一陣線,精確的羅盤在手,就部會迷途太久。
真北
工作觀和人生觀可以帶來地球科學所說的「真北」(True North)仿佛羅盤在手,上路前,先確認好自己的定位,接下來就是「找出自己的道路」。
找出一條路
第一條線索是「投入程度」與「精力」。
投入程度
每天下班後,做一個簡單的日誌作業,寫下一天中隊什麼工作感到無聊、厭倦或不開心,以及當下在做什麼。也要寫下哪個瞬間感到興奮、專注,擁有美好的時光。這份作業就叫做「好時光日誌」(Good Time Journal)。
心流:全神貫注(flow)
加強版的專注,一種時間靜止的狀態,當處於心流中,那項挑戰和我們旗鼓相當,不會因為太簡單而無聊,或太難感到焦慮,據說這種狀態會讓人感到「欣快」(euphoric)、「興奮刺激」或是「棒透了」。
處於心流具備幾個特質
- 完全投入於活動之中
- 感到狂喜或欣快
- 心中澄明——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
- 全然地鎮定與祥和
- 感覺時間是靜止的——或是轉眼即逝
心流是「難以形容,但感覺到就會知道」的質性經驗,是一種全然專注,對設計生命來說很重要,因此在好時光日誌上要記下那些時刻。
精力
除了專注,找路時第二地要留意地是精力。
有的活動會維持精力,有的會消耗。好時光日誌其中一項要追蹤精力流。一旦掌握了自己精力的流向,就能重新設計,讓自己活力充沛。
紀錄好時光日誌
好時光日誌要記錄兩件事,記錄越詳細越好。
- 活動紀錄(記錄自己專注、精力充沛的時刻)
- 專注程度
- 精力充沛程度
- 反省(發現自己學到什麼)
反省,就是看著活動紀錄,找出趨勢、心得,或是意想不到的事,在好時光日誌的空白頁,寫下每周的反省。
建議各位持續三週的活動紀錄,或是要更長時間就花多久,已找出目前生活可能碰到的所有活動。
AEIOU 法
好時光日誌的反省有時並不容易,進階版的心態可以透過 AEIOU 法。
- Activities 活動
- 實際上在做什麼事
- Environments 環境
- 在什麼樣的地方
- Interactions 互動
- 正式還是非正式場合,熟悉或不熟悉的互動
- Objects 物品
- 是否和裝置互動,手機、電話等
- Users 人
- 一旁有誰
回顧過去輝煌時刻
花點時間回顧過去與工作有關的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放進好時光日誌,接著反省一下。
卡住怎麼辦
心智圖(mind mapping)
心智圖法分三步驟
- 選擇一個主題
- 畫心智圖
- 靠著二次連結發想概念(把所有點子混合在一起)
寫下最先想到的字詞就對了,不要擔心太瘋狂,目標是找到大量點子。
船錨問題(anchor problem)
一種怎麼樣都排除不了的問題,把我們綁死在一個地方。
如果想設計出美滿人生,一定要留意是否卡在船錨問題上。
船錨問題之所以卡住我們是因為我們眼中只有一個方案——那個行不通的方案。真正的困難是我們害怕就算換了別的方法也不會成功。有時,我們寧願緊抓熟悉的錯誤方法,也不願冒險嘗試其他改變,以免跌得更慘。
別擔心,原型失敗沒關係,原型就是拿來失敗的。
設計思考的原則是快速失敗,在失敗中前進(fail fast and fail forward)
船錨問題跟重力問題不同,船錨問題是真正的問題,只不過很難解決。
依據好時光日誌畫出心智圖
我們要畫三張不同的心智圖,每一張至少都要延伸到三、四層,最外層至少要有十二詞。
- 心智圖1 專注
- 從好時光中挑出感興趣的領域或全心投入的活動,例: 平衡預算、推銷心點子
- 心智圖2 精力
- 從好時光中挑出任工作與生活特別有活力的人事物,例: 美術課、給予同事回饋
- 心智圖3 心流
- 從好時光中挑出某次處於心流的狀態體驗,例: 在一大群聽眾面前講話、用腦力激盪新點子
畫好三張後用腦力激盪,替每一張圖設想一種有趣的人生,天馬行空也可。
然後呢?
到這邊可能會想,想出三個隨機無意義的點子要幹嘛,這邊的重點是先不要批判,讓心中挑錯的聲音先安靜。
藉由這個練習,從「解決問題」(接下來要做什麼)進入「設計思考」(我可以想像什麼)。
接下來靠創意發想打造三種可能的另類人生,奧德賽計畫(Odyssey Plan)。
自己的生命,自己設計
無效想法:我一定得找出最好的人生願景,擬訂計畫著手執行。
重擬問題:我可以活出多種美好人生,我得選擇接下來要先開闢哪一條路。
多重人格是好事
請各位動腦,寫出接下來五年,人生可能的三種版本,也就是你的奧德賽計畫(Odyssey Plan)。
為甚麼是五年,因為兩年太短七年太長。如我聽別人講人生故事,多數人是 2~4 年串起來的。
記住必須是三個截然不同的選項,並不是同一個主題稍加變化。
接下來是快速找「我的三種人生版本」的捷徑。
- 「人生一」——你目前做的事
- 可能是你目前人生的延伸,或是渴望一陣子的點子。
- 「人生二」——萬一事情生變,你會做的事
- 萬一人生一的點子突然過時或被取代,要另外謀生,你會想做什麼。
- 「人生三」——如果錢、面子不是問題,你會做的事
- 如果一件事做下去收入過得去,沒人會笑你、看輕你,你會想作什麼。
奧德賽計畫
接下來每個版本的人生都要包括
- 一條視覺/圖示時間軸。個人生活以及與事業無關的事也要放上去——你想結婚嗎?想訓練自己參加健身大賽嗎?
- 用六個英文單字(中文無此限)替每個計劃取名字,點出主要精神。
- 寫下計畫要問的問題,最好兩三個。優秀的設計師會問問題,測試假設,找出新發現,替每條時間軸研究可能性,進一步測試探索。
- 在儀表板上評估幾件事
- 資源(是否擁有客觀資源——執行計畫所需時間、金錢、技能、人脈等)
- 喜歡程度(等不及要執行了,還是興致缺缺)
- 自信程度(信心滿滿還是不確定)
- 一致性(這個計劃本身說得通嗎?和你的人生觀、工作觀是否協調)
其他可能考量的點
- 地點——你要住哪
- 你會獲得什麼樣的經驗/學到什麼
- 選擇這個會對你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
- 你將扮演什麼腳色,待在什麼產業
分享三個願景
與生命互動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聲說出來,與一群朋友分享——最好是與你的生命設計團隊夥伴,包括自己在內 3~6 個人,以團隊聚會的方式,每個人都設計,每個人都彼此支持。
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一群會支持你的人,不要批評,請他們回饋並給予建議。
打造原型
打造即是思考(Building is thinking)。
設計思考所說的「原型設計」(prototyping),並非做出某種東西,而是提出好問題、拋掉隱藏的偏見與成見、快速反覆循環,替想嘗試的路徑帶來動能。
打造原型的目的是提問、製造體驗、找出成見、快速失敗,在失敗中前進、偷窺一下未來。
原型對話——生命設計訪談
其實就是去聽別人的故事,各位要訪問的對象,是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或過你想過的生活的人,瞭解他怎麼會從事這個行業,如何取得專長,或是從事那一行真正的感覺。
切記訪談不是在求職,我們只是來聊聊對方的經驗和故事。
人們都喜歡幫忙,花三十分鐘請對方喝杯咖啡,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腦力激盪原型體驗
可以在奧德賽計畫的聚會中,順便進行原型腦力激盪,希望透過原型,進一步瞭解哪方面的事情。
腦力激盪依據兩個原則想出點子。
- 大量提出點子,重量不重質
- 先不要批評
最常見的腦力激盪是,一群人(4~6)聚在一起,選擇一個焦點問題,盡量想出解法。
- 擬出好問題
- 主持人擬出問題,讓大家自由發揮
- 別不小心把答案放進問題中
- 問題範圍也不能太廣
- 暖身
- 讓大腦放鬆,可以造訪本書官網,有一些練習的即興遊戲
- 進入腦力激盪時間
- 每個人都有筆、便貼(紙也可以)
- 空間安靜舒適
- 腦力激盪原則
- 重量不重質
- 晚一點再批評
- 接力別人的點子
- 鼓勵瘋狂點子
- 取名字與整理點子
- 依照類別整理,幫每一組點子取名,接著投票
- 最令人興奮
- 如果不顧慮錢,我們想做
- 黑馬——大概不會成功,但成功的話
- 最可能帶來美好的生活
- 依照類別整理,幫每一組點子取名,接著投票
目標是完成以上步驟後,可以說出:「我們想出一百四十個點子,一共分六類,接著依據焦點問題選出八個要打造的原型,排出優先順序,我們要做的第一個原型是…」。
瘋狂點子通常稍微修改,就能化為好點子。
找「不」到工作的方法
現代人以為網路是找工作唯一的辦法,事實是多數好工作永遠不會公告開缺。
許多職缺只有在口耳相傳或社交上仍找不到人後,才會對外公布。
在網路找工作,得耗費驚人的大量時間,絞盡腦汁寫求職信,修改履歷,最後得到無聲卡。
設計夢幻工作
美國僅有 20% 的工作機會放在網路上,有 80% 的工作無法透過標準的求職模式找到。
這是一場「圈內人的遊戲」,那我們要如何打進去,就是靠前面說到的生命設計訪談。
柯特靠著五十六場生命設計訪談,拿到七份工作。多數情況是,和你對談的人主動提供工作,這種事情常發生。
善用 Google 和 LinkedIn。
「所是」與「所做」
人類一直在平衡自己究竟是所是(human beings,東方文化較常見),還是所做(human doings,西方文化較常見)。要追求真正的、內在的我,還是忙碌、成功、外在的我?
生命設計認為這是二分法,永遠不可能解決的棘手問題,只需要打造通往前方的道路,讓自己愈來愈能好好活著就可以了,可以用底下的圖來思考。
設計生命時,我們先從自己是誰開始(本書第一二三章),提出許多點子,接著試著做看看(本書第四五六章),然後做出最佳選擇(本書第八章)。
過程中你會更成為自己,從「是一個人」(being),變成「做一個人」(doing),再來是「成為一個人」(becoming),接著再次循環。
嗯……近來過得如何呢?
試過本書提及的工具及概念,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最後都「活出夢想」,但每個人都出現前所未見的進展。
我們期待各位的近況,不過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回答「近來過得如何?」時,答案能讓自己滿意。
結束
文章同步至 Medium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