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因為大四上修了一門課——領域學程的16堂課,每週都會有一邀請一個講者,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個作家——林立青,上完課就直接買了他兩本書來看,分別是《做工的人》、《如此人生》。
勞動的無奈
- 講述的主題是「勞動的無奈」,在課程大綱中看到「講者林立青作家」的同時,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有一樣的想法,一個文學作家、一個暢銷書籍的作家,又筆名林立青,聽起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青作家,一定是大有著書香的氣期並且有著溫文儒雅的談吐吧!但是在看到講者上台的剎那,所有坐在台下的同學一定都跟我一樣愣住了,「天哪!這個人跑錯棚了吧!」我心裡想著,因為印入眼簾的這個應該要很文青的作家,竟然是一身工地粗人的打扮,如果不是上課的教室還蠻高級完善的,真的還會以為他是來修理水電工的師傅。原來,林立青的身份其實是一位工地顧問公司的「工地主」任,又可以稱之為「監工」,是在因緣際會下才開始在工地閒暇之餘開始寫書,因而變成一個暢銷作家,是多麽不可思議且衝突的一個人物呀!
- 有別於大多數的講者,林立青他沒有優秀的演講技巧,也沒有精美的簡報製作,而呈現出來的卻是人類最真實的情感,和在工地身經百戰磨練出來的經驗,並且還有優秀的口條。從一開始開始介紹到工地是什麼、工地有什麼、工地的職位、工人的背景等等開始一一介紹,看似枯燥無聊的內容,卻有種莫名的吸引力讓課堂上的每個同學都聚精會神地聽著他分享。做工這個行業,相信大多數坐在教室裡的同學甚至老師,都是非常陌生的,甚至是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接觸到認識到的領域,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平行的時空,但是在講者一步一步的介紹,我們就仿佛進入了都拉A夢的時光機,穿越到了這個平行的時空當中,開始慢慢地認識到工地生活的一切,有如林立青他在最後說到的,我就是帶著你們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透過我的分享還有故事慢慢的把他撥開,慢慢的讓你們了解到工人的處境。
- 老實說在聽到這個演講之前,因為親人的關係我就已經略有耳聞這些工地的生活,在大太陽底下做工的汗水,和徒手搬重物的辛勞,若不是因為小時候的我親眼見識過,說真的我現在根本不敢想像這些人這些事真的就還在我們現在的世界當中,還有工人因為提神而發展出來的特殊配方「維大力套ㄚB」,小時候的我甚至好奇也嘗試過一些,說真的就是感冒糖漿的味道加上汽水的感覺,但是小時候的我根本不了解,這當中蘊含著他們下班天要繼續工作的能量,又或者是他們少數能一起享受的快樂時光,不對,我想苦中作樂是更貼近的形容。隨著年紀越長越大,我也慢慢的更加成長成熟,越來越能了解到他們背後的辛苦與心酸,我所印象的工人打扮就是,上班深打著赤膊,身上都是汗水,再來牙齒一定是黃色紅色混雜一點黑色,因為陳年的檳榔跟維士比的洗滌,說真的在路上看到這些工人,我想大家一定都是退避三舍,更遑論會有人想接近他們的世界了。所以講者當下就告訴我們說,他不段寫書不斷演講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多看一點,看深入一點,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想要讓大家多知道一點筆下人物的苦痛、心酸,和其中不得不的原因,這樣就夠了。
- 演講的最後,我深深的記得最後兩張投影片,一個是在講述人格天賦是否和智識相關,他在工地當中看到跟我們同樣是努力勤奮的人,但是很多做工的人並不是他們並不是自己所選擇的,有的時候是環境,有的時候是迫於無奈,他們也是在為了自己的人生改進,努力的不向現實低頭。而在社會當中走了這麼多年,林立青認為,有些人格特質是無關智識的,勤奮、勇氣、熱情、善良、決心、慈悲、犧牲,聽完的當下我真的愣住了,畢盡在交通大學也唸到大學四年級的我,在大學當中也是看到了無數的人們,為了追求唸書得到好成績而汲汲營營,在升學的這條路上多少學生被訓練成一個不折不扣的考試機器,而這些人格特質,七個特質我們學校的學生究竟還能保有多少個?我不敢去數也不敢去想,多麽尷尬的一個場面,不禁又讓我重新思考了一遍,我們讀了這麼多書,掌握了這麼多的教育資源,究竟有沒有問心無愧?又或者如果台灣的教育是要我們丟棄這些最初的真實,而訓練成一個人人稱羨的考高分機器,那這樣的教育真的直得嗎?我無言以對。
- 聽完演講後,好幾句話縈繞在我心頭,於是乎我就一口氣買了講者的兩本暢銷書,分別是《做工的人》跟《如此人生》,拿到這兩本書的同時,好陌生又熟悉的感覺,上一次捧著書聞著書香的日子,已經不知道是何時了,一直都很喜歡閱讀的我,花了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從交作業大學的作業海當中抽空出來閱讀。第一本《做工的人》主要是在聊工地的一些文化,是我們平常生活當中比較難以想像的,稀鬆平常的像是一些工地日常,又或者是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工人,也有被壓榨欺負的外籍勞工,各種形形色色不同人們的生活片段,但是這些一篇又一篇的人物故事,在這些化名人物的背後都是一個又一個在這個社會某個角落辛苦打拼的人們。在對這些勞工階級有一定的認識後,再聽到台灣的政府是如何不重視這些底層的勞工階級,甚至我們最熟悉且認為是人民保母的警察對於他們的刁難與欺負,看到這裡,不禁也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在這個社會上我們都在追求著我們自以為的公平正義,並且制定了法律規範,但是終究在執法的階段,我們的法律還是只有逞罰著最弱勢的那一群人,又有一句話說「人善被人欺」,這句話真的是從小就可以體驗的出來,在一個班級當中,大多數的老師為了班級的秩序也會去討好愛惹事生非的壞學生和家境優渥的學生,甚至是有聽過老師排擠班上的一些弱勢的同學,究竟我們心中正義的那個天平是不是佇立在那呢?
- 第二本《如此人生》是採用一小篇一小篇的故事,然後都是圍繞在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包誇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等等的故事,央這些社會的昏暗面,眼淚和傷疤以及不被重視的一切哀傷,都寫出來讓人們能一窺究竟。「在台灣我們笑貧又笑娼」書中寫到,多麽沈重且哀痛的一句話,因為在工地的娛樂並不多,所以酒店自然就成為了工地生活中的一環,也成為工人們談天說地、互吹牛皮的重要一環,看了這麼多的酒店小姐跟八大行業,同樣是為了生活在努力,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給予不同的人們更多的尊重嗎?社會把他們擠壓至最邊緣,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然後再指責他們不夠努力,看到書上的字字都顯示出萬般的無奈,但是面對這樣現實的社會,我們似乎又顯得更無能為力,但其實作者只想表達,最有用的方式就是關懷與包容,並不一定是給予實質幫助,他認為關懷應該是理解與認同,在資本注意的社會下,時代變動的越來越快速,原本就隱沒的聲音將會越來越忽視,如果我們能多一點點理解,多一分關懷,那些都能使人安心,讓人得到歸屬!
- 最後附上作者的一段話,「在台灣付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反而不被尊重,沒有付出卻收益許多的人反而被尊重,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工人就是其中的一部份,他們付出勞力得到金錢的同時,還讓許多人有遮風避雨的地方可以住,可是大家卻覺得是理所當然。有很大的部份在於對學歷的執念,相信有許多人都植入一種觀念,要唸書才會有出頭天,成為某某的一部份才有保障,卻很少人去爭取該有的權利。」,這段話也是狠狠的打落在我的臉上,我們在社會上對某些職業的刻板印象的確很深,深到我們甚至會覺得很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面對真的努力付出的人我們不見得會給予尊重,面對有錢有權的人我們往往低著頭卑躬屈膝,我們被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階級給牢牢固定住,人們只知道在台灣要努力念書,好好的考試拿到更高的分數,將來才會受人尊敬,而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唸書是為了什麼,為了自己?為了符合這個社會的期待?書中寫的做人處事、四維八德,我們究竟真的讀懂了嗎,我獨自懷疑。
欸其實這是我的期末報告啦
文章同步至 Medium 平台